广州基层党建工作制度创新和机制保障
人气:
日期:2019-11-21
本站新闻资讯内容(图片、文字、视频、GIF)部分抄摘互联网若有侵权行为请邮件通知:168890850@qq.com 做删除处理
近半年以来,广州市各级党组织以加强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构建起“令行禁止、有呼必应”党建引领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形成到基层一线解决问题的导向,打通社会治理的“最后一公里”,释放制度新动能,焕发城市新活力。
“令行禁止、有呼必应”基层党建工作的开展,离不开坚强有力的保障机制。近日,广州市委组织部在接受南方日报专访时表示,广州在构建“令行禁止、有呼必应”党建引领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过程中,把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落实到城市治理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保障机制,用“绣花”功夫加强城市管理,抓好城市治理重心和配套资源向街道社区下沉,不断提高广州国际大都市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
当前,广州“令行禁止、有呼必应”基层党建工作取得初步成效,全市各级党组织政治功能更加突出,广大党员政治素质更加过硬,进一步筑牢了“听党话跟党走”“有令必行、有禁必止”的思想根基,强化和巩固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地位。通过落实镇(街)赋权增效,实现“一根针”调动“千条线”,让镇(街)村(社区)“管得着”身边“看得见”的问题。
下一步,广州将紧紧围绕贯彻中央、省重大部署要求,进行体制机制创新,强化制度建设,进一步深化“令行禁止、有呼必应”党建引领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坚持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把群众大大小小的事情办好,对其中好的经验做法进行推广,不断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制度创新
有呼必应 有诺必果
南方日报:面对经济社会发展新形势,广州如何构建“令行禁止、有呼必应”党建引领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
广州市委组织部:为认真落实省、市《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三年行动计划》,不断提高城市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广州市制定《全面提升组织力 构建“令行禁止、有呼必应”基层党建工作格局实施方案》,作为2019年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任务书和行动指南。《方案》突出党组织的政治功能,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对加强政治建设、增强政治功能提出明确要求、作出全面部署,确保全市各级党组织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实现“有令必行、有禁必止”。《方案》紧扣基层党组织组织力提升这一核心任务,提出健全组织体系、建强战斗堡垒、推行强镇街带村居等措施,推动资源、管理、服务向基层倾斜,让党支部在基层工作中唱主角,把工作落实到网格,把问题解决到一线,实现“有呼必应、有诺必果”。《方案》还结合广州实际提出了一系列创新举措,比如深化“支部建在网格上”、加强党对集体经济组织领导、构建统筹公共事务的基层组织架构、梳理镇(街)职责清单及“呼应”问题清单、建设基层治理综合调度平台、推动公共服务“一次办好”、在职党员回社区报到并开展服务等。为确保取得实效,《方案》细化分解出30项重点任务,每项都有落实的具体措施、责任单位,形成了目标明确、任务清晰、措施务实、保障有力的格局。
机制保障
人往基层走 钱往基层投
南方日报:构建“令行禁止、有呼必应”党建引领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关键要落实到基层,在加强保障力度方面,广州推出了哪些举措?
广州市委组织部:广州市从队伍建设、阵地建设、经费保障等关键要素入手,大力推动人往基层走、钱往基层投、政策往基层倾斜。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提高基层经费。制定《关于建立城市基层党建工作经费保障机制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强村党组织运转经费保障工作的实施意见》,确保基层党组织有能力、有资源为党员群众服务。目前,全市每个镇(街)每年党建工作经费不少于200万元,社区党组织、新兴领域区域党委工作经费不少于10万元,农村服务群众、村办公经费分别为10万元,农村、社区、“两新”组织党员统一按每人每年1000元拨付党员活动经费。
配强基层队伍。在镇(街)设置组织办专职抓党建工作,明确每个街道配备1名专职副书记、2名专职人员和4名党建指导员,在社区增配1名专职副书记和1-3名组织员。全市共配备741名党建指导员、894名社区党组织专职副书记、810名社区组织员。加大从优秀社区工作者中招录公务员力度,遴选22名村(社区)党组织书记进入公务员。
筑牢基层阵地。实施党群服务阵地提升行动,从规范性、服务性、智慧化、满意度四个维度对镇(街)党群服务中心进行评价,评出了10个优秀案例。大力推进广州“东塔”、花城广场党群服务阵地建设,加快构建珠江新城CBD片区“一核多元”党群服务阵地体系。全市2737个村(社区)党群服务阵地实现全覆盖,已经建成155个镇(街)党群服务中心,初步建成了“城市15分钟党群服务圈”,2019年年底前将实现全市174个镇(街)党群服务中心全覆盖。从市管党费中,按照每间党校15万元的标准划拨镇街党校建设启动经费,划拨经费达2550万元。各区配套提供启动经费,各镇街落实配套资金,形成“党费支持、财政补助、自身筹措、社会资助”的多元化经费保障机制。
用人导向
重实干 重实绩 重实效
南方日报:广州在构建“令行禁止、有呼必应”党建引领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过程中,制定了怎样的激励机制,激发干部担当作为?
广州市委组织部:广州市以管用举措促干部实干,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旗帜鲜明激励干部担当作为,加强后备干部培养,夯实用人选人基础。
为进一步健全完善干部选任机制选好用好干部,广州市出台《关于激励全市干部在新时代改革开放中新担当新作为的十八条措施》,从思想武装、用人导向、容错纠错、关心关爱等方面,激励干部积极主动参与中心工作,有效树立重实干重实绩重实效的用人导向。
同时,广州市不断完善选拔任用、素质培养、正向激励的“头雁”工程建设体系,推进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整体优化提升。首先,着力抓好村级后备队伍储备培养。印发《关于加强村(社区)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的意见》,实行“村(社区)推、镇(街)选、区考察”,按1:2的比例,共储备村级后备人选14040多名,其中党组织书记后备人选5500多名。采取结对帮带、到镇(街)跟班学习等方式,帮助后备队伍提高参与决策和管理服务的能力。举办全市农村女干部培训班,有针对性提高农村女干部队伍综合能力素质,为“两委”换届储备优秀人才。
其次,着力抓好“两委”干部在职学历教育。把推进“两委”干部在职学历教育作为加强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的一项基础性、战略性举措,2012年以来,坚持实施“羊城村官上大学”工程,每年至少招收1000名村“两委”干部、后备干部和基层优秀党员参加大专学历教育,通过财政补一点、学校减一点、自己出一点方式,学员自付1500元就能完成整个学历学习。目前,共有11065名干部参加学历教育,毕业人数5233名,村(社区)党组织书记、“两委”干部大专以上学历占比分别提高到78%和67%。在此基础上,印发《广州市优化提升“羊城村官上大学”工程实施方案》,将教育层次由大专向本科学历拓展,教育对象由农村向社区干部延伸。
明责减负
走向深处 走向实处
南方日报:广州在构建“令行禁止、有呼必应”党建引领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过程中,如何释放基层动能,把问题解决在一线?
广州市委组织部:广州市以群众的满意度为工作考评的重要指标,通过建立健全科学、明确的工作体系,破解行政条块分割的封闭性,让镇(街)、村(社区)明责赋权,切实为基层一线减负助力。
首先,制定形式主义负面清单。广州市始终把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摆在突出位置,紧密结合广州实际,坚决贯彻执行,防止一边反形式主义、一边又不知不觉地搞形式主义。落实“基层减负年”的各项要求,不以专家讲座辅导代替学习研讨,不对读书笔记、心得体会等提出硬性要求,进一步压减发文、简报、会议等工作,对苗头性问题及时纠正、立即叫停,切实减轻基层负担。
同时,广州市委组织部专门制定为基层减负24条措施,包括从严控制督查检查考核数量、坚决纠正重留痕轻实际问题、从严控制向基层要材料等具体举措,着力破除组织工作中存在的形式主义问题。把形式主义问题作为主题教育整改落实的重要内容,督促各级党委(党组)认真加以整改。
在正面清单上,制定《广州市上下联动抓整改落实工作清单》,包括需要上下联动协调解决的41项问题,主要涉及交通安全管理、医疗卫生保障服务、既有住宅增设电梯工作、河涌污染及生态环境提升整治、养犬管理、政务服务“一网通办”、民宿登记办理及监管、打击涉黑恶势力新型犯罪、共享单车乱停放整治等方面,责任单位涉及市公安局、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等36个市直部门和国有企业。并指导各区结合实际,梳理制定镇(街)、村(居)职责清单。
■基层实践
用新招实招让“有呼必应”成为基层常态
荔湾▶▶发生在社区,协调在街道,解决在部门
围绕综合管理、重点工作、重大项目、应急处置等方面,梳理呼应联动工作情形和标准,确立了12大类42项启动“你呼我应”工作职责的事项、情形和标准,明确“呼应”联动事项基本框架和工作流程,让疑难事情发生在社区,协调在街道,解决在部门成为了常态。
白云▶▶明确“呼应”清单,紧盯共性难点
制定出台《广州市白云区“有呼必应”专项清单》,形成综合执法、重点工作、应急处置3方面22个镇街反映比较集中的难点、共性问题的专项清单。描述了“呼叫”“响应”的工作过程和具体步骤,明确了镇街应该何时“呼叫”、部门应该何时“响应”,镇街可通过清单查询职能部门已有解决方案和法规文件。
黄埔▶▶科学评价“响应”工作成效
设置“令行禁止、有呼必应”绩效评价指标,将全区各部门“响应”的考核情况纳入年度绩效考核总成绩,实现部门“及时响应、及时报到、响应有效”考核成效。通过构建“有呼必应”绩效评价体系,一改以往职能部门单向下达工作给镇街、单向考核镇街的局面,建立街镇与职能部门联动的综合评价机制,强化互动反馈。街镇对职能部门进行“呼叫”,部门的响应速率、办理成效等,都将作为部门绩效评价的重要依据,提高了部门“响应”的主动性和担当感,有助于将机关工作延伸到基层治理和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番禺▶▶实现自上而下全覆盖考核
出台实施“1+6”绩效考核制度文件,实现对全区各部门、各镇街自上而下的全覆盖考核。创新设置“镇街评价机关‘令行禁止、有呼必应’”考核指标,增加镇街对机关“呼应”事项的考核权重,调剂6%的指标权重保证考核实施,将权责划分、资源分配、协调指导、工作落实、履职成效等内容纳入考核,区分6个等次对机关履职进行打分,构建自下而上的履职考核评议机制,推动各职能部门及其派驻机构积极配合镇街调度指挥,构建条块协同高效治理机制,实现镇街有“呼”部门即“应”。
南沙▶▶正面清单激励,负面清单问责
制定实施《关于贯彻“三个区分开来”治理为官不为 建立容错纠错机制激励担当作为的实施意见》及《实施方案》,构建“正面清单激励、负面清单问责”的工作格局,将原有的方向性指引细化为具体行为规范,以行为清单的形式,明确“可为”与“不可为”。形成了符合南沙区情的15种容错情形和6种不予容错的情形,设立了治理为官不为负面清单和容错纠错正面清单,并构建了5项长效保障机制。
市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构建“一号接听,有呼必应”服务体系
以广州12345政府服务热线为抓手,整合全市11个区、40个市直部门76条服务专线平台资源,搭建“一号接听、有呼必应”综合服务平台。制定统领全市热线工作的制度文件《广州12345政府服务热线管理办法》和配套文件《实施细则》,规定了热线“统一接听、按责转办、限时办结、统一督办、统一考核”的全流程工作机制,形成市12345热线平台统一受理和转派调度市民诉求、各区人民政府和各职能部门等116个承办单位归口办理和协同处置的市、区、街镇三级服务体系,督促各级部门在及时响应市民呼声上提效提速。
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形成“共同缔造工作坊”模式
以基层社区或行政村为单位,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作用,建立一个由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议事平台。坚持“有事好商量,有事会商量,众人的事情众人商量”的理念,广泛听取和了解居民诉求,形成公众参与、共同缔造机制,积极发挥社区居委会、专业社工、社区社会组织等积极性,充分利用社区或行政村的民风民俗,通过收集文化素材并举办多元的活动,引导群众参与。
市生态环境局▶▶提升水环境监测信息化水平
在9个国考断面自动水站全部建成并投入使用的基础上,开发并推广应用“广州市水环境质量App”,在大幅减轻基层生态环境监测部门工作负担的同时,相关部门及工作人员可及时掌握包括流溪河山庄、鸦岗、墩头基、莲花山、增江口、大墩、大龙涌口、官坦、蕉门等9个国考断面的水质数据和评价情况、监测因子的变化曲线。如发现水质监测数据异常,还可以督促相关责任单位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改善考核断面水质。
南方日报记者 周甫琦